过了处暑,不知不觉就到秋天了,夏天的余热还在,但是由于季节的交替变化,还是能感觉到昼夜温差开始有了变化。

而秋天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,这是因为秋季天气转凉,昼夜温差较大、冷暖变化极不规律,从而导致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收缩,周围血管阻力增大,血压升高,也促进了血栓的形成。

寒冷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,影响心脏血液的供应,而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。此时往往发病突然,难以预测,死亡率和病残率都很高。因而,对于老年朋友们来说在秋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尤为重要。

秋天容易突发的5种心脑血管疾病!

心梗

 

有七成的心梗是发作于天气转冷的换季时,现在刚好是初秋,天气忽冷忽热,早晚温差大,从而导致血管收缩变脆,血流变缓,使得血管壁外周压力增大,诱发心梗。

脑卒中

 

一场秋雨一场寒,入秋后,气温不断下降,由于热胀冷缩的缘故,血管会进行一定程度的自然收缩,而且血压也会升高。

这就会增加血管破裂或者阻塞的风险,而原来就患有三高的人群,本身的血脂比较粘稠,更加容易患上脑卒中。

高血压

 

秋天天气开始慢慢变冷,天冷的时候,人体内的血管就会收缩,导致血压上升,影响到血液的流动。

心力衰竭

 

警惕入秋后的“金牌杀手”——心力衰竭。为什么这么说?因为秋天转凉之后,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外出,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冷空气刺激了皮肤,又因为人受凉免疫力下降,难以抵御寒冷,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等,比如咳嗽或者支气管炎,这些都容易让心脑血管患者诱发心力衰竭。

冠心病

 

秋天是特别闷热的,而且是刚刚初秋,气温还比较高,这样会使我们的身体大量出汗,体内水分流失,血液的粘稠度就会上升,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。

警惕疾病发作的早期信号!

心脑血管病虽然发病快,但在发病之前也有一个过程,会出现一些相应的预兆。如果了解这些先兆,在秋季生活中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,会大大减少危害,甚至将这种疾病有效地控制住。据调查发现,患者中约70%人群都出现某些先兆:

 

 

1、突然眩晕或头痛突然加剧;

2、暂时性看不清、舌根发硬或说话不清;

3、一侧肢体突然麻木、乏力、活动困难;

4、精神疲乏,频打哈欠或恶心呕吐;

5、情绪无法控制,智力减退;

6、无原因的疲惫、嗜睡等。

若发现上述先兆症状,应及时诊治。

要降低心脑血管病患者的死亡率和病残率必须早预防,尽可能早期发现,早期诊治,避免病情加重。

做好以下3点,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!

及时增减衣物,注意保暖

 

秋天气温突然下降,早晚室外较凉,会造成血管收缩,血粘度增高,容易诱发心绞痛。因此,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来说,由于身体机能不断下降,抵抗力也在下降,对于气温的变化,中老年人要记得及时增减衣物,及时保暖。

避免晨练,最好在上午10点或者下午为宜

 

早上到中午这段时间是心血管疾病一天中发病的高峰期,为什么呢?因为早上人们的交感神经兴奋,肾上腺素分泌增多,太早起床锻炼,冷空气会刺激血管收缩,进一步加强了发病的可能,建议可以在太阳出来之后再进行锻炼,每天30~60分钟左右,不宜剧烈。

控制血压

 

血压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很大的关系,初秋开始昼夜温差有变化,导致血压波动,因此平时要注意血压的变化,可以多测量血压,保持心态,注意运动。

对于心脑血管疾病预防除了要注意以上三点,还有一些健康小建议,希望可以帮到大家。

 

清淡饮食

合理饮食搭配,保证摄入充足的营养。

 

劳逸结合

每工作一段时间要适当放松一下,给自己身体一个缓冲的时间。

 

睡眠充足

保障充足的睡眠时间,不要通宵熬夜。

 

心态平和

保持心态平和,避免情绪有大的波动。

秋季确实是很多疾病的高发期,但大家也不要太担心,生活中注意做好防护,有问题及时就医。

 

点赞(0)
在线
客服
交通
指南

微信公众账号

微信扫一扫加关注

发表
评论
返回
顶部